- · 现代经济探讨版面费是多[04/29]
- · 《现代经济探讨》投稿方[04/29]
- · 《现代经济探讨》数据库[04/29]
- · 《现代经济探讨》期刊栏[04/29]
专家谈现代物流体系建设:补齐短板 推动价值链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本期嘉宾 一方面,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角度,进行全球化战略布局。不仅要从全球化角度进行思考,也要针对一些局部逆全球化现象做好应对之策。随着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常态化
本期嘉宾
一方面,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角度,进行全球化战略布局。不仅要从全球化角度进行思考,也要针对一些局部逆全球化现象做好应对之策。随着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常态化,更需要我们密切关注国际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军事等动态,顺势而为,因势利导。
三是规范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。以先进制冷工艺提升改造冷链设施,规划建设新型冷链物流园区,聚焦农产品流通“最先一公里”,加强农产品产地冷链物流体系建设,鼓励企业利用产地现有常温仓储设施改造或就近新建产后预冷、贮藏保鲜、分级包装等冷链物流基础设施,开展分拣、包装等流通加工业务。以政府引导、企业参与方式构建冷链物流综合服务平台,实现冷链干、支、仓、配一体化、一站式服务,形成冷链物流服务合力,提高冷链物流综合服务能力和影响力。
要注重创建品牌。鼓励现有物流企业并购、联合与战略重组,提高行业集中度和核心竞争力。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完善法人治理结构,通过境内外上市、“新三板”挂牌、股权交易市场挂牌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,加快推动传统物流企业向综合物流服务供应商转型。通过功能整合与延伸服务,培育一批具有较大业务规模和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物流企业。
支持物流企业积极与高等学校、科研院所和金融机构、科技公司等深度开展产学研合作,加强人才建设、服务产品研发、供应链服务平台搭建,开展一站式、一体化增值服务。在电商物流、商贸物流、冷链物流、大宗物流、多式联运物流、国际物流等细分物流领域整合上下游资源,实现信息互联互通,提高物流服务效率,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一方面,要重视畅通国际物流通道。完善口岸功能,建设跨境贸易服务平台,引培国际贸易机构和具有全球采购、全球配送能力的国际供应链服务商。在国际贸易对象国设立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办事处或服务机构,推动国际贸易双向互采,丰富国际班列和航空物流的双向货源,确保国际物流正常化运营。加快推进口岸开放,实现港口功能延伸。加强口岸国际合作,推进与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在海关、检验检疫、边检、认证认可、标准计量等方面的国际合作,试点建立双边海关与检验检疫的国际合作平台,开展联合监管、标准互认、风险管理、联合执法、信息交换、能力建设等宽领域、多层次的国际合作。
张芸:发展智慧物流要坚持数字转型,平台运作。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,以增强物流服务的柔韧性和敏捷性为目标,构建物流大数据平台和供应链服务平台,实现物流产业链全流程数字化转型和产、供、运、销各环节信息互联互通,推动物流业高质量发展。
另一方面,随着消费结构升级加快,新发展格局积极推进,内循环的作用和地位逐渐放大。要按照“大项目、产业链、产业集群”的发展思路,构建多式联运物流体系、制造业物流体系、商贸物流体系、农产品物流体系,促进城乡物流协同联动。
流通体系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。“十四五”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有13处提到“供应链”、15处提到“流通”、20处提到“物流”,建设现代物流体系目标明确、意义重大。一段时间以来,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和复杂国际形势挑战,现代物流体系建设、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安全可控问题的解决变得更加迫切。本期,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趋势研究院聚焦规划纲要中部署的重点任务,邀请4位专家就如何推动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科学布局进行深入探讨。
中国仓储与配送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张 芸
要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竞争力的骨干物流企业,形成规模较大的物流集团企业,特色领域精专的行业标杆物流企业,产业纵深度高的品牌物流企业,增强全产业链供应链的物流综合服务能力。
二是提高城乡物流配送效率。建设县乡村配送网点,加快农村快递物流服务站建设,提升村级快递网点覆盖率。深入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,提升农村物流服务质量和效率。规范完善电商平台的城乡电商物流网点,解决好物流配送“最后一公里”的问题。
鼓励优势产业、龙头企业发展内部供应链,释放物流需求,支持制造企业分离物流业务,创新物流管理流程。鼓励物流企业为制造企业量身定制供应链管理库存、线边物流、供应链一体化服务等物流解决方案,有效解决物流供需结构性矛盾,促进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。
文章来源:《现代经济探讨》 网址: http://www.xdjjttbjb.cn/zonghexinwen/2022/0516/1489.html
上一篇:第十七届中国会展经济国际合作论坛开幕
下一篇:为农业插上科技翅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