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· 现代经济探讨版面费是多[04/29]
- · 《现代经济探讨》投稿方[04/29]
- · 《现代经济探讨》数据库[04/29]
- · 《现代经济探讨》期刊栏[04/29]
专家谈现代物流体系建设:补齐短板 推动价值链(2)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一是构建城乡物流配送网络。实施城乡高效配送专项行动,鼓励企业在城乡和具备条件的村建立物流配送网点,加强公用型城市配送节点和社区配送设施建
一是构建城乡物流配送网络。实施城乡高效配送专项行动,鼓励企业在城乡和具备条件的村建立物流配送网点,加强公用型城市配送节点和社区配送设施建设,将末端配送设施纳入社区统一管理,推进设施共享共用,加快构建城乡双向畅通的物流配送网络。
物流与产业融合促进供应链协同
荆林波:技术变革日新月异,智慧物流乃至智慧供应链成为新的竞争热点。线上线下融合发展,无人技术、大数据决策体系广泛应用,人工智能嵌入,云计算叠加,连接人、车、货、场的物流互联网正在加速形成。物流企业应当抓住产业数字化的重要机遇。一方面,加强与资本市场的对接,运用好资本这个杠杆,发挥其撬动作用。另一方面,推动价值链提升,推动物流行业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。从服务深度、广度挖掘价值,拓展供应链;从铸造品牌、凝聚品牌方面,提升品牌价值。
合理构建物流金融信用体系。构建物流行业信用管理体系,建设物流业信用信息平台,建立企业和从业人员的电子信用档案。建立动态管理、适时调整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,定期开展信用评定,加强信用信息公开,构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,完善与工商、海关等部门的联合惩戒机制。创新物流金融模式,深化金融机构与诚信物流企业的合作,优化物流金融服务,拓展物流企业融资渠道。加大对诚信客户的信贷支持力度。鼓励金融机构开发和推广针对物流企业应收款、应收票据保理、动产质押信贷业务,创新仓单质押、仓储保兑、开证监管等物流金融新模式,盘活物流企业存货资产,实现资本优化配置。成立以物流为特色的银行、保险公司、担保公司等金融平台,打造“以物流运作为基础,资金融通服务为保障”的特色物流金融服务模式,帮助物流企业提升一体化服务水平,扩大业务规模,提高竞争力。
于颖:智慧物流是一项整体工程,与整个社会的信息化密不可分。人民币数字化对智慧物流是重要推手。目前,我国网络科技在一定程度上领先全球,智慧物流最重要的是互联互通,打通行业、产品、地域、企业信用之间的人为阻隔。同时,配套的金融服务较为短缺也是关键问题。(本文来源:经济日报)
中采咨询公司首席经济学家于 颖
与过去相比,企业竞争力发生了大变化。只依靠利润最大化的市场战略,已经不适应当前情况。实现物流服务与企业社会责任、企业社会使命的统一,需在重视利润的基础上,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,建立“安全、安心、环境友好”物流系统。
经济日报社编委、中国经济趋势研究院院长 孙世芳
荆林波:建设现代物流体系应当立足当下。要客观分析我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,理清思路,树立科学的现代物流体系发展目标。第一,提升物流的效率,尽力做到“物尽其流”,打破地区间的保护主义。比如,要深化关键环节改革,降低物流制度成本;完善证照和许可办理程序,加快运输领域资质证照电子化。第二,补齐物流基础设施中的短板。比如,布局建设一批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,提高我国生鲜的冷链配送能力;畅通城乡之间的物流衔接,破除多式联运“中梗阻”,降低物流联运成本。第三,夯实我国物流产业的标准化体系,避免政出多门。比如,完善物流标准规范体系,推广应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货运车辆、内河船舶船型、标准化托盘和包装基础模数。
主持人:建设现代物流体系是构建双循环新格局的重要抓手。如何统筹城乡物流发展?如何优化国际物流通道?
北京物资学院物流学院院长 姜 旭
主持人:如何抓住数字化机遇培育智慧物流?
构建应急物流体系。新冠肺炎疫情等突发事件存在时间的紧急性、信息的不确定性、物流的非标准性、救灾的弱经济性等特点,为了更好应对,应当在政府主导下构建“业务持续管理”的应急物流体系,确保突发事件前、中、后各个时期、各类业务能快速与持续恢复,保障救灾物资、供需信息、物流资源和专业人员的有效供应。
二是促进乡村物流基层化。乡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是打通城乡链条的重要环节,建议财政投放在乡村物流基础设施方向倾斜,加强土地和资金保障。
姜旭:物流业从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、战略性、先导性产业,将转变成为推动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连接性(虚拟与现实)、替代性(无人与人工)、创造性(新业态与新服务)的赋能效应产业,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,也成为“一带一路”建设和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要载体。
文章来源:《现代经济探讨》 网址: http://www.xdjjttbjb.cn/zonghexinwen/2022/0516/1489.html
上一篇:第十七届中国会展经济国际合作论坛开幕
下一篇:为农业插上科技翅膀